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盲人结缘地藏经

[复制链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1#
发表于 2024-5-27 10: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41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48真正的快乐是寂灭、是清凉
  一般,阿罗汉得道以后都说四句话:“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到那时生灭真的已尽了。如果说我们还有一念头的生灭,迟早这一个念头就会引动二念、三念、无穷的念开始了。按照佛法介绍,达到阿罗汉境界,那要真正修行到“生灭已灭,寂灭为乐”才行。
  我们以为寂灭就是死人了,或者像那个空气似的没了,不是的。真正寂灭以后,我们才真正地解放了,再也不会生死轮回,被起起伏伏的波动牵引了,一定不会了。现在大家搞不懂什么叫寂灭,不知道寂灭的快乐是怎么回事,我们每天脑子里边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念念不断,我们以为这个是快乐。看见好事快乐,看见不好的事就烦恼,其实好事也是烦恼,好事多了也受不了,天天兴奋天天乐,也受不了。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寂灭才是真乐。既没有善,也没有恶,真正地空了,清净了,回到本原了,那才是清凉灭度的真乐。大家要知道,修行,得不到清凉,不行,不对。
  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修行要清凉。不是说修行我们就得多少福报,不需要。得了福报以后也不要去享福,我们就享用现有的一切。如果我们福报大,钱很多,住住大房子,开开好车,很好,没问题。但是心里要清凉,不要对钱、房子等执着,不要没完没了地去追求这些。有能力我们多做点儿事情也可以,但是心里要清凉,不要强求,强求就错了,就得不到永恒的解脱,得到的就是痛苦。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2#
发表于 2024-5-28 08: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42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49“制心一处”是为临终“心不颠倒”服务的
现在我们这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的修行,又是发露忏悔,又是拜忏诵经念佛,费了这么多劲,干什么呢?就是保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就保证这一条就够了,目的就是这个。只要临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懂得念佛,没有障碍,我们能看见阿弥陀佛来了,就成功了,就跟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但是,本来快走了,又想起还没做饭呢,坏了,又走不了了。这叫什么?颠倒!这也叫颠倒。
  所以,我们要深信切愿,往生净土。我们现在修行,拼命地做功课,拼命地转变心念,就是要把我们与世间的一切纠缠,慢慢地消除干净,不牵挂。如果牵挂,就坏了,到时候就麻烦了,死不瞑目啊!总想着,柜子里边还存着三千块钱呢,走不了了,完了!“心不颠倒”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没那么简单。佛祖说得很清楚,往生西方,善根福德因缘不能缺少啊!我们别搞很高深的理论,就按佛经说的,临命终时,只要还懂得念佛,其他什么也不想了,一切都不想了,只懂得念佛。阿弥陀佛来了,我们看见了,阿弥陀佛通知我们何时走,我们就该洗澡洗澡,该干什么干什么,换好衣服,把存折都给儿子孙子,准备走人了。到了约定的那个时间点,一心念佛,阿弥陀佛一接,我们就走人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为往生西方做保证的。我们现在天天拼命修行,信愿坚定,老实念佛,就是保证这个的。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3#
发表于 2024-5-29 08: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43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0“可许则许”的含义
  有“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
  【许义】假使我们所求的事情,于我们究竟有益无害的,就请佛菩萨允许我们,护持我们,使事情实现,满我们的愿望。
  【不必许义】倘使我们所求的事情,现在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预伏着,而我们凡夫所预料不到,这是要求佛菩萨慈悲保护,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以免后来的祸患。
  【可许可不必许义】
  1.可许义。假使我们的业报中,应该先受到水灾、火灾、盗贼、病苦,以及谋事无成、家口不安等等厄难;我们只希望苦难受得轻一些——所谓重报轻受,使得我们消除从前的恶业;然后因着这不如意的因缘,才能引起更大的福利收获,以达到现在所求的愿望。
  2.可不必许义。若是我们的前因,本来可以达到我们所愿求的,可是所求的事情,倘若伏有后患,这样虽然我们祈求您,也请您可怜我们的愚痴,非但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并且要求您,就是在我们夙业分上,本来可以得到的,也要使我们所谋求的不能成就。
  以上我已经把“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约略说过了。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我们凡夫俗子怎能知道?人事的发生,有的似乎是凶险的,而实在倒是幸福的;有的似乎是可喜可庆的,而实在是可悲可吊的;有的似乎是可悲可吊的,而实在是可喜可庆的。祸福是互相倚伏着的,得失没有一定的啊!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4#
发表于 2024-5-30 09: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44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1为什么要明白“可许则许”的道理
“往往有许多事情,暂时虽然得到快乐,而未来已隐伏着大祸。这何异小孩子用舌尖舐刀头的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险呢?这是需要父母给与监护的。佛菩萨就是众生的父母,《楞严经》里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他们怎能忍视他们的孩子,去贪食五欲刀头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乐的人们,必须仰求佛菩萨,为他们保护支援。我们不可以因暂时的得失而生怨恨,以增加自己的罪业;碰着不如意的事情,应当生欢喜心,因为已经消除我们一层罪业了。”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佛教育我们:遇到任何事,不理会,平静对待。但是我们往往平静不下来。来了好事那当然高兴,觉得学佛了,事事顺利是正常的,是应该的,好像佛欠着我们账似的,必须得管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开始恨上了,往往是这样。比如说我们谈个朋友,谈得很好,到一定程度分手了,这时心里痛苦死了,就埋怨:学了半天佛,佛连朋友都不给我们留下来。于是就不愿意学了。这是为什么呢?因果没搞懂!
  我们根基不稳,问题、现象出来以后,不知道怎么处理了。应该怎么办,怎么理解啊?有一本书叫《可许则许》,把因果讲得特别地细致、透彻,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分析,特别的微细。这里讲了,遇到不如意的事儿也要欢喜。为什么呢?佛已经帮助我们把更大的罪业消了,只是表现出一些轻微的罪业了。
  只有真正地理解了因果的复杂性,知道了佛菩萨处理我们问题的原理,我们才能真正地深信佛,依靠佛,而不产生怨恨,才有可能继续修下去。否则,很可能遇到点小事,得了,算了吧,不学佛了!我们自己把宝贵的佛法就丢弃了。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5#
发表于 2024-5-31 09: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45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2要相信佛菩萨的安排
  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为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这段话很重要。大家刚开始学佛经常琢磨:哎呀,工作不好,怎么求求地藏菩萨找份好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对象,就求地藏菩萨怎么送个好媳妇儿;要不,就求地藏菩萨怎么给送个一百万过来,我拿它二十万建寺,都是这些。这里讲了,这一切都是因果。因果非常地错综复杂,我们感召的一切,加、减、乘、除,绝不会错的,都是自己业力的延续,因果力量的表现而已。我们学佛了,懂得改过为善了,我们坚持拜忏、诵经、念佛,懂得不吃肉了,行五戒十善了,这么日日增长,恶业一定是日日消除了,将来的因果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佛法是圆满的。绝不是我们想找个媳妇儿,佛就专门管我们找媳妇儿,别的不管了,不会!佛是平等的、圆满的、全面的,不是光管一点儿。我们真正修行,除了超度有缘众生这件最难解决的事儿,其他的业力同时都在消除。我们修好了,有可能媳妇儿找到了,工作也来了,钱也有了,什么都好了,往往是全面的。不仅仅是一方面的改善,一定是全面的。
  所以建议大家老老实实地修行吧!不用管这个、管那个了。我们不用求,真正按照佛教诲的去做,其实佛全在管我们的。就好像父母对待孩子,从小到大,绝不会让孩子吃不饱,喝不着水,也不会让孩子冻着、受伤,都是全方位地保护的。绝不会只要能吃饱、吃好就行了,把孩子光着扔一边,不会的!一定是全方位地保护。佛菩萨对我们众生也是这样的,不用去单独地求某件事,老老实实地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慢慢地坚持,全方位地得到好处。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6#
发表于 2024-6-1 12: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46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2要相信佛菩萨的安排
  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为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这段话很重要。大家刚开始学佛经常琢磨:哎呀,工作不好,怎么求求地藏菩萨找份好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对象,就求地藏菩萨怎么送个好媳妇儿;要不,就求地藏菩萨怎么给送个一百万过来,我拿它二十万建寺,都是这些。这里讲了,这一切都是因果。因果非常地错综复杂,我们感召的一切,加、减、乘、除,绝不会错的,都是自己业力的延续,因果力量的表现而已。我们学佛了,懂得改过为善了,我们坚持拜忏、诵经、念佛,懂得不吃肉了,行五戒十善了,这么日日增长,恶业一定是日日消除了,将来的因果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佛法是圆满的。绝不是我们想找个媳妇儿,佛就专门管我们找媳妇儿,别的不管了,不会!佛是平等的、圆满的、全面的,不是光管一点儿。我们真正修行,除了超度有缘众生这件最难解决的事儿,其他的业力同时都在消除。我们修好了,有可能媳妇儿找到了,工作也来了,钱也有了,什么都好了,往往是全面的。不仅仅是一方面的改善,一定是全面的。
  所以建议大家老老实实地修行吧!不用管这个、管那个了。我们不用求,真正按照佛教诲的去做,其实佛全在管我们的。就好像父母对待孩子,从小到大,绝不会让孩子吃不饱,喝不着水,也不会让孩子冻着、受伤,都是全方位地保护的。绝不会只要能吃饱、吃好就行了,把孩子光着扔一边,不会的!一定是全方位地保护。佛菩萨对我们众生也是这样的,不用去单独地求某件事,老老实实地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慢慢地坚持,全方位地得到好处。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7#
发表于 2024-6-2 12: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47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4改不了命运是因为功夫不够
  “今生的善恶影响今生的祸福,这叫做花报。今生的善恶决定来生的苦乐,叫做果报,也叫做业命。今生花报的影响来得轻,今生所受前世已成熟的果报业力比较强,所以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转变今生的业命,因为他们的心力比他们的业力还强。一般普通的人就不能超出业命的范围,因为他们的心力敌不过业力的坚强。世人往往略行小散善,就痴心妄想地要获得转移业命的效果,不是很荒谬吗?”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这段话也非常重要。现在的学佛人,有的学了很久,学了佛,家里不安静,自己一塌糊涂,把佛法作为一个执着的东西了。有的人,学了佛觉得没什么好处,回头就想:哎?怎么学佛没用呢?别人说学佛有这个好处,那个好处,我怎么没好处呢?而且学了半天,还越干越差了呢?
  这里讲得很清楚,我们学佛稍微做了一点小善、散的善,或者一边做善事,脑子里边还想着,恨不得把所有好处弄过来,像俞净意公遇到灶神以前那样。这样行善,往往都是伪善。真正发起一点心,做一点真实的善事,往往这点心,刚起来又退失了,善的力量很小,不能够长期坚固,让自己的心真正的是一种为别人服务的心、纯善的心,做不到!所以我们的心力,影响不了我们过去的业力,转动不了自己命运的轮子,改不了命运!
  这里边说了,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改变。大善的,像《了凡四训》里了凡先生、俞净意公后来明白道理了,心里边如实地知道善了,不再行恶了。至于说能做到多少善,无所谓,量力而为,尽力而做,就可以,关键在心。他们命运就变了,一定能够消除身心污浊,慢慢地上升,一定是这样的;大恶的,这个社会太多了,那直接就奔地狱去了,也快。
  我们学佛,修了很久,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观念就是力量到了没有。如果力量没到,就想改变命运,那肯定没用;力量如果到了,那肯定有用,就这么简单。所以学佛法就是实修,深信切愿,往生净土,不能有借口,每天无论是拜几个忏,诵几部经,念多少佛,就是坚持做。我们每天念经、拜忏、念佛,就好像把我们心里电灯的插头,插到佛菩萨的电源上了,和佛的光明接通,传递到了我们心里。如果不念,不做,就没有光明。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8#
发表于 2024-6-3 1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48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5要明白修行的最终目标,逐渐看淡身边事
  我们生在这个世间,有了这个身体以后就离不开物质了。平时吃喝,穿衣,住的屋子,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都和物质有关。所以我们累生累世已经习惯于被这些物质影响,被物质牵引,不能摆脱了。而且,因为有了这个身体以后,我们必须用物质来保证自己的生存,所以对物质的要求是必然的了。人们已经形成这个习惯了,无论大小、无论富贵贫贱、无论男女老少都对物质抓得很牢,放不开。
  莲池大师在《竹窗二笔?富贵留恋人》中举过一个例子:田舍翁是位农民,他有了五亩土地,那是他的梦想呀,梦想实现了,不得了了;类似还有,公务员能做一个芝麻官,说实在话,那也是梦想呀;穷和尚只为有二三十户人家能够供养他,那也是不得了了,那已经难以割舍了。但是,莲池大师说:“这恐怕要不得呀!”难以割舍,这个意念就在八识田中留下了印象,将来恐怕是要还的,何况高官厚禄。现在有很多富豪,他们也不容易,对于自己的富贵地位更是无法放下,每天围绕着自己的事业转来转去,已经放不下了。
  修行,放下这些物质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也不要想一下子放下物质,而是转变观念,学习佛法,了解因果,知道佛法对世间、对人生的理念是什么,我们逐渐地转变自己的观念就好。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们不必放弃物质,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如何生活就如何生活。在转变观念以后,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五戒十善,在逐渐地学习、修行过程中间,对物质慢慢地看得淡一些,对于贪嗔痴,尽量地少犯一些。通过佛法来熏陶我们,逐渐地让我们的意识观念转变,这是根本。
  通过不断地修行,不断地熏陶,让我们自己的身心一点一点地转变过来,转变为戒定慧,转变为纯善,转变为清净。转变以后,一旦我们境界提高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了,我们对物质、对过去世间的观念,就会发现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这些物质,不会纠结这些东西,这些对我们其实是一种负担。慢慢地我们就会保持在心灵的修养、心灵的提高上面了。这样不断地深入,只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修行,将来等到某个时刻,达到量变转变质变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化了。这个其实就是佛教修行的整个过程。
  所以我们在现有情况下,要安心修行,现有的一切,要包容它,要明了它,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状况使自己追求真理,抓住最核心、最应该办的事情,不断地进步。就好像一个火车头往前走,只要走,火车其他的车身、车厢等等一切,就跟着走开了,跑开了。一旦走顺了,捋顺了,那么,一切跟着就走开了,捋顺了。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49#
发表于 2024-6-4 09: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49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6修行境界无论好坏都不究竟
  五蕴(编注:指“色受想行识”)是宇宙万物五种最基本的功能聚合。修行就是要从五蕴里边修回到本来去,不受五蕴的控制,不受五蕴的牵制。
  在修行中间,会在五蕴里边出现各种的状况:比如说做梦的情况,看见佛菩萨的情况,或者碰见一些害怕的情况等等。我们无论是碰到佛也好、魔也好,各种情况都超不出五蕴的范围。现在人都喜欢搞神通,搞顶仙、附体这些,这些都不出五蕴,都不是根本修行的方法。所以不提倡搞这些。我们就老老实实照一个方法,一门深入修行下去,不要搞这些神通。佛过去早就说过,搞神通不究竟。被这些吸引,很容易就把方向给弄偏了,回不去就可惜了。
  我们学习《金刚经》就明白,这些神通无非就是色,就是音声嘛,不都是这些吗?都在物质上面打转转,这是什么?这是邪道,不能见如来,不是根本方法。所以我们修行中间,我们看见了境界了,看到了变化了,这是正常的,但不要在意,不要把它作为根本的,当作了不起的事儿了。把这些都放在一边就好了,自然的观光风景而已。按照佛法的要求走下去,到什么程度呢?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了,到那个程度的时候,和佛就有点相应了,就有点学佛的意思了。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0#
发表于 2024-6-5 09: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50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7要理性修行,不要癫狂
佛教里边经常说“不着境界”,千万不要执着境界。但是我们修行中间也不能说没境界,修行中间就会有境界,佛说了,会有各种境界。也不能说这些境界出来,我们说没有境界,这也不对。佛讲,有了境界我们不执着,这才对。
佛提出一个标准:“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出自《金刚经》)。也就是说,如来是什么呢?如来不是一种物质,不能去用物质来判断这是个佛,或者说这里有尊佛像,我们说这个佛像的物体、物质就是佛,这是不对的!
“以音声求我”——很多人说,哎呀,我看见佛来了,跟我说了句什么话;或者有人说,观音菩萨来了,说话了,观音菩萨教我们什么了。千万不要干这事!为什么呢?佛讲了“是人行邪道”,这是邪的,不能见如来。如果修行修得总是说:“哎呀,我有了天眼,我看见什么了……”不对!看见了没关系,本质上这和我们肉眼看到的没什么区别。有的人说我看见地藏菩萨了,观音菩萨了,佛又放光了,没关系,就作为我们学佛的一种鼓励,本性的一种表现,像幻灯片,就行了。
就像我们生病吃药一样,吃药以后对症了,就会有变化,有时候难受点了,有时候好转了,到一定时候还得再看看医生,检查一下,号号脉,一定会有变化。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变化中间这些状态出来了,就代表我们已经好了,没问题了。中间的一切变化不管它,我们要知道,无论好坏都是变化,都在走着呢,放下,不要理它,继续修行,服药治疗。
出来任何现象都不要紧:有不好的现象、有好的现象,都甭管它,我们继续修就得了。不要去追求这些,一追求有可能出问题的。如果天天沉迷于佛菩萨的影像、声音,一会儿观音菩萨来了,一会儿地藏菩萨来了,那就快得神经病了!不能那样。要理性修行,理性思维,这才行。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1#
发表于 2024-6-6 08: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51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8修到“意识停下来”的人可能遇到色阴魔障
  “则诸离念,一切精明”。我们真的净了,心很清净,就感觉好像有了心光,一切都安安静静地有光明了。“动静不移”,看动和静没区别了。动好像也是静,静好像也是动。“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到时候开始进入三摩提的境界了。佛举了个例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像咱们视力很好的人在黑暗的屋子里边。这是刚刚达到三摩提境界,念头停住了,看见动静不移了,忆忘如一了。这个时候,就好像我们眼睛睁着,但是在黑屋子里边。“精性妙净,心未发光”。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内心其实还没有达到发光的程度,妙明本性的光明还没出来,这是念头刚刚停下来以后出现的情况,佛做了个描述。佛给做了个定义, “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这还处于色阴区宇。
  我们现在念头恐怕停不住,眼耳鼻舌我们可以停住,不用就行。但是“识”我们停不住,不用的时候,念头还是没完没了地出来。当我们修行,修到“识”停住了才能体会到后面讲的这些境界。一定要记住了,如果“识”没停下来,后面讲这些,对我们来说没用。为什么呢?这是意识停下来的人才会出现、产生的各种问题。
  达到色阴区宇,举了十个不同层次会出现的不同现象。
  一、忽然之间,偶尔的机会下,身就感觉不被四大障碍了。佛取了个名,叫“此名精明,流溢前境”。这只是我们修行中间一种功能暂时出来了,暂时不受四大的影响了,好像离开四大的束缚了,忽然之间出现的这种现象。佛说了,这个绝不是圣境,出现这种情况,千万别说自己就证道成就了,说这就是证道以后的境界,可千万不能这么认为!这个可以叫善境界,是修行中间的好境界,不错!出了境界了,进步了,这样理解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自己已经修证成功了,那可就错了!
  二、我们在禅定中间,仔细用心去观察我们内在的念头,慢慢地好像是达到一个精明不动的境界了。这个时候,忽然可以把身体里边的蛲蛔——肠胃中的虫,给弄出去了,身相不动,也没伤害,不知怎么就出去了。佛说了,这个现象叫做“精明流溢形体”,这只是我们本性在回复过程中的一种作用而已,是“暂得如此,非为圣证”。千万不能认为我们证道了,当作圣心了。只是一个好境界而已,千万不要作为圣解,否则“即受群邪”,立即就受群邪了。
  三、慢慢地意识、念头停下来了。再进一步深入,还是在色阴区宇里的作用,感觉到自己里边有魂、魄、意、志、精、神六个东西,这个其实都是色阴里边的表现作用,微细的作用,这些也是微细的变动。“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感觉到我们这个身相粗的东西慢慢地互相不再作用了,可以独立运用了。耳朵还能看见点什么,眼睛还能听见点什么。身相粗的东西伏下来了,细微的东西开始运作起来了。
  这个时候还会有好境界,“忽于空中闻说法声”,好像听到空中有哪尊佛开始说法了,观音菩萨来给我们讲法了。“或闻十方同敷密义”,讲密咒了,讲非常精彩的内容了。这只是我们在色阴区宇里边修行的第三个层次,把粗重的物质作用伏住了,微细的这些作用出来,产生的。所以,千万别认为这就不得了了!哎呀,佛给我说法来了,不得了了,我就成就了,千万不要这样认为!
  四、感觉十方世界都是金光遍布,一切物质都变成如来了。毗卢遮那如来出来了,坐在光明台上,诸千佛围绕,周围有一千尊佛围绕;百亿国土,咱们能看到百亿个国土,都是莲花,同时出现了。这个是什么呢?佛讲了,这是色阴区宇里的第四种境界而已,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圣证,认为自己证悟到圣果、圣证了,也不能作为圣心,不能认为这是我们自己证悟到圣果以后,内在出现的境界,千万不能这么认为。这只是“暂得如是”,暂时出现的。这是在色阴区宇修行中刚刚表现出来的一点点境界,只能说这是个好境界。如果作为圣解的话,就会被魔扰,会受群邪,被邪魔围绕,方向就偏一边去了。
  五、修行中间我们把念头降服住了,制止住了,超越了,忽然之间看到虚空有七宝色,还有百宝色!咱们现在看雨后彩虹都很少,对七宝色恐怕没有很明确的概念,百宝色就更没有概念了,那是漂亮极了,而且是整个虚空都同时遍满。佛说了,这也没什么,这只是修行中间把念头降服住,超越了念头,偶尔出现的情况。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证悟了,这只是个好境界,这么理解可以。如果认为自己证悟了,就把自己害了。
  六、继续地把念头降服,研究色阴区宇,细细地观察。观察到很密了,让心很细微了,细微到什么程度呢?叫“密澄境界”。就像水里不断沉静,沉静得特别地清净,所有杂质都沉淀下来了,水特别清澈。忽然,我们在半夜,在暗室中间,就可以看见东西了,就好像白天一样,都能看见了。“所视洞幽,暂得如是”,这是暂时的一种精微的境界,千万不要认为这是证果的表现,这只是一种好境界而已,千万不要认为这就不得了了。
  七、我们把身体对地、水、火、风的感受抑制住了,忘掉了,这个时候就没感觉了。坐在火上,也不觉得烧了;纵然拿刀割自己的肉,就好像割草木一样,没知觉了,不疼。这个也是暂得,暂得如此,是修行中间暂时的境界,一定要记住。如果认为这样我们修行就不得了了,成就了,那就坏了!千万不要认为这种情况不得了了,千万不要认为怎么地了,依然还没有了脱生死,没有达到无漏境,这只是修行中间暂时的境界,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根本。
  八、我们制心一处,继续精进修行。净到极点的时候,忽然之间看见山河大地都变成清净佛国了,都是七宝化成的,光明遍满了。而且见到恒河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阁华丽华丽。向下看见地狱,向上看见天宫,没有障碍。什么都看见了,佛国也看见,底下地狱也看见,天宫也看到了。这个不得了吧?佛讲了,这叫“欣厌凝想日深”。“欣厌”是什么呢?我们有喜欢的,有厌恶的。脏的东西,地狱的东西,我们当然厌恶了;佛清净的国土、天宫,我们当然喜欢。不好的我们厌恶,好的喜欢,这样天天凝想,想到极点的时候就出现这样的境界了。是想出来的,非为圣证,这绝不是代表我们证到果位,看到真实境界了,绝不是这样的。千万要记住,这只是修行中间的一个好现象而已,还在修行过程中,不要把这个认假为真。
  九、我们继续修,修到研究得很深远了,念头不起。继续往深入、细致地追究,净极了,忽然,遥见远方市井。我们坐在屋里边,看见远处市井里面的景象——卖东西的,而且能看见自己的亲族眷属。“或闻其语”,能听见他们说什么了。这种情景,在虚云老和尚传记里边也讲过。虚云老和尚在高旻寺参禅,有一天,忽然之间墙挡不住他的视线了,他看见别人去解手。他就问人家:“你解完手是不是没洗手?”都能看见,就是这个境界。参禅尤其是这样,净极的时候就有这个功效。但是千万不要执着这个,也千万不要去用这个功能,一旦沉迷这个可不得了,“即受群邪”,立即就会出问题。这只是研究此心研究深远了,把心逼迫到忽然之间好像飞出了一片功用去了。类似这样,逼到极点了,忽然出现的。
  十、继续研究了,研究到精极了,极限了,再继续往下研究,又进入一层了。“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形体突然之间到一边去了,从这屋就忽然跑那屋去了,甚至这个身体开始变化了,变成不同的形状了。佛讲了,这叫“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不正常了。我们看佛或者现在很多的法师讲经,很正常,坐在那。如果忽然变化了,一会儿飞起,一会儿倒立,或者搞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叫什么呢?“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而且还干什么呢?无端说法,讲法讲得天花乱坠的,奇奇怪怪的。“无端说法,通达妙义”,讲得也很好,讲得一听很对,但是似是而非,到一定程度,某一点的时候,关键的时候,就绕一边去了,绕到一些分别执着去了,互相攀比去了。“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这只是我们修行中间感受到了魔对我们的一些干扰。一旦脱离魔的这些影响力,就没事了,就安静了。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这个是不得了了,那可就完了。
  前面讲的十种禅定过程中间出现的境界,都是心意识互相交互作用才出现的情况。现在一般众生,迷惑颠倒,出现这些境界以后,别人说,听不进去了,往往会说,我自己看见的呀,毗卢遮那佛,佛世界都出来了,你怎么说我是假的呢?以为登圣了,成大妄语了。后边一旦这些境界没了,就开始谤佛了,会堕无间狱。这是佛对他的弟子,那些阿罗汉,进行的嘱托,让他们在末法时期要经常宣讲这些情况,让大家不要受这些天魔干扰,让大家识别真假,一直修行成道。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2#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52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8修到“意识停下来”的人可能遇到色阴魔障
  “则诸离念,一切精明”。我们真的净了,心很清净,就感觉好像有了心光,一切都安安静静地有光明了。“动静不移”,看动和静没区别了。动好像也是静,静好像也是动。“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到时候开始进入三摩提的境界了。佛举了个例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像咱们视力很好的人在黑暗的屋子里边。这是刚刚达到三摩提境界,念头停住了,看见动静不移了,忆忘如一了。这个时候,就好像我们眼睛睁着,但是在黑屋子里边。“精性妙净,心未发光”。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内心其实还没有达到发光的程度,妙明本性的光明还没出来,这是念头刚刚停下来以后出现的情况,佛做了个描述。佛给做了个定义, “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这还处于色阴区宇。
  我们现在念头恐怕停不住,眼耳鼻舌我们可以停住,不用就行。但是“识”我们停不住,不用的时候,念头还是没完没了地出来。当我们修行,修到“识”停住了才能体会到后面讲的这些境界。一定要记住了,如果“识”没停下来,后面讲这些,对我们来说没用。为什么呢?这是意识停下来的人才会出现、产生的各种问题。
  达到色阴区宇,举了十个不同层次会出现的不同现象。
  一、忽然之间,偶尔的机会下,身就感觉不被四大障碍了。佛取了个名,叫“此名精明,流溢前境”。这只是我们修行中间一种功能暂时出来了,暂时不受四大的影响了,好像离开四大的束缚了,忽然之间出现的这种现象。佛说了,这个绝不是圣境,出现这种情况,千万别说自己就证道成就了,说这就是证道以后的境界,可千万不能这么认为!这个可以叫善境界,是修行中间的好境界,不错!出了境界了,进步了,这样理解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自己已经修证成功了,那可就错了!
  二、我们在禅定中间,仔细用心去观察我们内在的念头,慢慢地好像是达到一个精明不动的境界了。这个时候,忽然可以把身体里边的蛲蛔——肠胃中的虫,给弄出去了,身相不动,也没伤害,不知怎么就出去了。佛说了,这个现象叫做“精明流溢形体”,这只是我们本性在回复过程中的一种作用而已,是“暂得如此,非为圣证”。千万不能认为我们证道了,当作圣心了。只是一个好境界而已,千万不要作为圣解,否则“即受群邪”,立即就受群邪了。
  三、慢慢地意识、念头停下来了。再进一步深入,还是在色阴区宇里的作用,感觉到自己里边有魂、魄、意、志、精、神六个东西,这个其实都是色阴里边的表现作用,微细的作用,这些也是微细的变动。“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感觉到我们这个身相粗的东西慢慢地互相不再作用了,可以独立运用了。耳朵还能看见点什么,眼睛还能听见点什么。身相粗的东西伏下来了,细微的东西开始运作起来了。
  这个时候还会有好境界,“忽于空中闻说法声”,好像听到空中有哪尊佛开始说法了,观音菩萨来给我们讲法了。“或闻十方同敷密义”,讲密咒了,讲非常精彩的内容了。这只是我们在色阴区宇里边修行的第三个层次,把粗重的物质作用伏住了,微细的这些作用出来,产生的。所以,千万别认为这就不得了了!哎呀,佛给我说法来了,不得了了,我就成就了,千万不要这样认为!
  四、感觉十方世界都是金光遍布,一切物质都变成如来了。毗卢遮那如来出来了,坐在光明台上,诸千佛围绕,周围有一千尊佛围绕;百亿国土,咱们能看到百亿个国土,都是莲花,同时出现了。这个是什么呢?佛讲了,这是色阴区宇里的第四种境界而已,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圣证,认为自己证悟到圣果、圣证了,也不能作为圣心,不能认为这是我们自己证悟到圣果以后,内在出现的境界,千万不能这么认为。这只是“暂得如是”,暂时出现的。这是在色阴区宇修行中刚刚表现出来的一点点境界,只能说这是个好境界。如果作为圣解的话,就会被魔扰,会受群邪,被邪魔围绕,方向就偏一边去了。
  五、修行中间我们把念头降服住了,制止住了,超越了,忽然之间看到虚空有七宝色,还有百宝色!咱们现在看雨后彩虹都很少,对七宝色恐怕没有很明确的概念,百宝色就更没有概念了,那是漂亮极了,而且是整个虚空都同时遍满。佛说了,这也没什么,这只是修行中间把念头降服住,超越了念头,偶尔出现的情况。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证悟了,这只是个好境界,这么理解可以。如果认为自己证悟了,就把自己害了。
  六、继续地把念头降服,研究色阴区宇,细细地观察。观察到很密了,让心很细微了,细微到什么程度呢?叫“密澄境界”。就像水里不断沉静,沉静得特别地清净,所有杂质都沉淀下来了,水特别清澈。忽然,我们在半夜,在暗室中间,就可以看见东西了,就好像白天一样,都能看见了。“所视洞幽,暂得如是”,这是暂时的一种精微的境界,千万不要认为这是证果的表现,这只是一种好境界而已,千万不要认为这就不得了了。
  七、我们把身体对地、水、火、风的感受抑制住了,忘掉了,这个时候就没感觉了。坐在火上,也不觉得烧了;纵然拿刀割自己的肉,就好像割草木一样,没知觉了,不疼。这个也是暂得,暂得如此,是修行中间暂时的境界,一定要记住。如果认为这样我们修行就不得了了,成就了,那就坏了!千万不要认为这种情况不得了了,千万不要认为怎么地了,依然还没有了脱生死,没有达到无漏境,这只是修行中间暂时的境界,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根本。
  八、我们制心一处,继续精进修行。净到极点的时候,忽然之间看见山河大地都变成清净佛国了,都是七宝化成的,光明遍满了。而且见到恒河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阁华丽华丽。向下看见地狱,向上看见天宫,没有障碍。什么都看见了,佛国也看见,底下地狱也看见,天宫也看到了。这个不得了吧?佛讲了,这叫“欣厌凝想日深”。“欣厌”是什么呢?我们有喜欢的,有厌恶的。脏的东西,地狱的东西,我们当然厌恶了;佛清净的国土、天宫,我们当然喜欢。不好的我们厌恶,好的喜欢,这样天天凝想,想到极点的时候就出现这样的境界了。是想出来的,非为圣证,这绝不是代表我们证到果位,看到真实境界了,绝不是这样的。千万要记住,这只是修行中间的一个好现象而已,还在修行过程中,不要把这个认假为真。
  九、我们继续修,修到研究得很深远了,念头不起。继续往深入、细致地追究,净极了,忽然,遥见远方市井。我们坐在屋里边,看见远处市井里面的景象——卖东西的,而且能看见自己的亲族眷属。“或闻其语”,能听见他们说什么了。这种情景,在虚云老和尚传记里边也讲过。虚云老和尚在高旻寺参禅,有一天,忽然之间墙挡不住他的视线了,他看见别人去解手。他就问人家:“你解完手是不是没洗手?”都能看见,就是这个境界。参禅尤其是这样,净极的时候就有这个功效。但是千万不要执着这个,也千万不要去用这个功能,一旦沉迷这个可不得了,“即受群邪”,立即就会出问题。这只是研究此心研究深远了,把心逼迫到忽然之间好像飞出了一片功用去了。类似这样,逼到极点了,忽然出现的。
  十、继续研究了,研究到精极了,极限了,再继续往下研究,又进入一层了。“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形体突然之间到一边去了,从这屋就忽然跑那屋去了,甚至这个身体开始变化了,变成不同的形状了。佛讲了,这叫“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不正常了。我们看佛或者现在很多的法师讲经,很正常,坐在那。如果忽然变化了,一会儿飞起,一会儿倒立,或者搞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叫什么呢?“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而且还干什么呢?无端说法,讲法讲得天花乱坠的,奇奇怪怪的。“无端说法,通达妙义”,讲得也很好,讲得一听很对,但是似是而非,到一定程度,某一点的时候,关键的时候,就绕一边去了,绕到一些分别执着去了,互相攀比去了。“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这只是我们修行中间感受到了魔对我们的一些干扰。一旦脱离魔的这些影响力,就没事了,就安静了。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这个是不得了了,那可就完了。
  前面讲的十种禅定过程中间出现的境界,都是心意识互相交互作用才出现的情况。现在一般众生,迷惑颠倒,出现这些境界以后,别人说,听不进去了,往往会说,我自己看见的呀,毗卢遮那佛,佛世界都出来了,你怎么说我是假的呢?以为登圣了,成大妄语了。后边一旦这些境界没了,就开始谤佛了,会堕无间狱。这是佛对他的弟子,那些阿罗汉,进行的嘱托,让他们在末法时期要经常宣讲这些情况,让大家不要受这些天魔干扰,让大家识别真假,一直修行成道。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3#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53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61负面反应往往是深层业力表现出来了
  【同修,吃素,诵经,拜忏,日行一善。修行心得:原来每天拜忏诵经念佛,我觉得很快乐,拜忏很开心,每天也经常有情不自禁高兴的感觉。增加拜忏以后,我开始觉得很痛苦,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理上觉得好没意思。现在抓紧时间做功课了,反而没有以前觉得生活充实快乐了,是因为拜忏遇到坎吗?是这样吗?】
  我们修行,是干什么呢?就是消除恶业。一开始做功课,大家都是这样的过程。我们表层的这些业力相对比较容易消除。我们做一段时间的功课,慢慢负面力量消除了,我们就能感受到佛力加持,就感觉欢喜。就好像我们打扫房间,我们把表面的这些地方打扫干净了,看到环境整洁,心里很欢喜,但是,逐渐深入打扫,就会发现隐藏的污浊、顽垢很多,我们就觉得怎么这么脏,味儿这么大,这么难清理呀!开始有痛苦的感觉了。我们再进一步修行,功课量增长,逐渐深入了,受这些深层恶业的影响,我们就会痛苦。如果突破这些,再进一步修行,把这一段的污浊逐渐地消除了,我们又开始欢喜,因为整理干净了,又开始欢喜了。接着再进一步修行,进入更深的深水区了,还会难受。再坚持,又消除了。这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感悟、不断消除恶业的过程。
  大家要深信切愿,往生净土。修行深入了,就要自己体悟什么时候拜忏好,什么时候诵经好,什么时候念地藏菩萨好,什么时候念阿弥陀佛好,没有一定的。有的时候拜忏拜不动了,就先念一部《地藏经》,念得很轻松了,然后再拜忏,很欢喜;有的时候拜忏觉得很累,就念一会儿地藏菩萨,慢慢也很欢喜,又轻松了,接着拜忏;有的时候累了念念阿弥陀佛,佛力加持,毒素消除,身心觉得轻松了,再接着拜。要摸索。大家有的时候觉得难受,我们可以诵诵经,念念佛号,念念地藏菩萨,和拜忏结合起来,只要在六部曲之内都行。只要我们修行能够感觉轻松,感觉欢喜,感觉轻快就好。在修行中间逐渐地培养自己的调整适应能力。遇到问题,要分析、琢磨它,用佛法、佛的原理、观点去解决它。
  因为我们业力重,所以往往前面几年修行的过程难、痛苦,就像爬山坡一样,速度慢,比较难。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克服,这时候就要吃苦了,像爬雪山、过草地,不吃苦,不掉几层皮,不掉几斤肉,就想得好处,那是不可能的!佛祖当年出家以后,在雪山里边还苦修六年呢!每天吃一麻一麦,瘦得皮包骨头,头上顶个鸟巢,是这么修过来的,才能成就啊!我们看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哪个不是苦修才成就的呢?想着天天吃好喝好,看看电视,轻轻松松想成佛,那不可能,决不可能。前边这几年吃苦,顶过去了,负面力量逐渐消了,身心清净了,后边就开始享受学佛了。我们信愿坚定,老实念佛,每天拜忏、诵经、念佛,得到佛的光明以后,特别快乐,那真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54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61负面反应往往是深层业力表现出来了
  【同修,吃素,诵经,拜忏,日行一善。修行心得:原来每天拜忏诵经念佛,我觉得很快乐,拜忏很开心,每天也经常有情不自禁高兴的感觉。增加拜忏以后,我开始觉得很痛苦,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理上觉得好没意思。现在抓紧时间做功课了,反而没有以前觉得生活充实快乐了,是因为拜忏遇到坎吗?是这样吗?】
  我们修行,是干什么呢?就是消除恶业。一开始做功课,大家都是这样的过程。我们表层的这些业力相对比较容易消除。我们做一段时间的功课,慢慢负面力量消除了,我们就能感受到佛力加持,就感觉欢喜。就好像我们打扫房间,我们把表面的这些地方打扫干净了,看到环境整洁,心里很欢喜,但是,逐渐深入打扫,就会发现隐藏的污浊、顽垢很多,我们就觉得怎么这么脏,味儿这么大,这么难清理呀!开始有痛苦的感觉了。我们再进一步修行,功课量增长,逐渐深入了,受这些深层恶业的影响,我们就会痛苦。如果突破这些,再进一步修行,把这一段的污浊逐渐地消除了,我们又开始欢喜,因为整理干净了,又开始欢喜了。接着再进一步修行,进入更深的深水区了,还会难受。再坚持,又消除了。这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感悟、不断消除恶业的过程。
  大家要深信切愿,往生净土。修行深入了,就要自己体悟什么时候拜忏好,什么时候诵经好,什么时候念地藏菩萨好,什么时候念阿弥陀佛好,没有一定的。有的时候拜忏拜不动了,就先念一部《地藏经》,念得很轻松了,然后再拜忏,很欢喜;有的时候拜忏觉得很累,就念一会儿地藏菩萨,慢慢也很欢喜,又轻松了,接着拜忏;有的时候累了念念阿弥陀佛,佛力加持,毒素消除,身心觉得轻松了,再接着拜。要摸索。大家有的时候觉得难受,我们可以诵诵经,念念佛号,念念地藏菩萨,和拜忏结合起来,只要在六部曲之内都行。只要我们修行能够感觉轻松,感觉欢喜,感觉轻快就好。在修行中间逐渐地培养自己的调整适应能力。遇到问题,要分析、琢磨它,用佛法、佛的原理、观点去解决它。
  因为我们业力重,所以往往前面几年修行的过程难、痛苦,就像爬山坡一样,速度慢,比较难。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克服,这时候就要吃苦了,像爬雪山、过草地,不吃苦,不掉几层皮,不掉几斤肉,就想得好处,那是不可能的!佛祖当年出家以后,在雪山里边还苦修六年呢!每天吃一麻一麦,瘦得皮包骨头,头上顶个鸟巢,是这么修过来的,才能成就啊!我们看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哪个不是苦修才成就的呢?想着天天吃好喝好,看看电视,轻轻松松想成佛,那不可能,决不可能。前边这几年吃苦,顶过去了,负面力量逐渐消了,身心清净了,后边就开始享受学佛了。我们信愿坚定,老实念佛,每天拜忏、诵经、念佛,得到佛的光明以后,特别快乐,那真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55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61负面反应往往是深层业力表现出来了
  【同修,吃素,诵经,拜忏,日行一善。修行心得:原来每天拜忏诵经念佛,我觉得很快乐,拜忏很开心,每天也经常有情不自禁高兴的感觉。增加拜忏以后,我开始觉得很痛苦,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理上觉得好没意思。现在抓紧时间做功课了,反而没有以前觉得生活充实快乐了,是因为拜忏遇到坎吗?是这样吗?】
  我们修行,是干什么呢?就是消除恶业。一开始做功课,大家都是这样的过程。我们表层的这些业力相对比较容易消除。我们做一段时间的功课,慢慢负面力量消除了,我们就能感受到佛力加持,就感觉欢喜。就好像我们打扫房间,我们把表面的这些地方打扫干净了,看到环境整洁,心里很欢喜,但是,逐渐深入打扫,就会发现隐藏的污浊、顽垢很多,我们就觉得怎么这么脏,味儿这么大,这么难清理呀!开始有痛苦的感觉了。我们再进一步修行,功课量增长,逐渐深入了,受这些深层恶业的影响,我们就会痛苦。如果突破这些,再进一步修行,把这一段的污浊逐渐地消除了,我们又开始欢喜,因为整理干净了,又开始欢喜了。接着再进一步修行,进入更深的深水区了,还会难受。再坚持,又消除了。这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感悟、不断消除恶业的过程。
  大家要深信切愿,往生净土。修行深入了,就要自己体悟什么时候拜忏好,什么时候诵经好,什么时候念地藏菩萨好,什么时候念阿弥陀佛好,没有一定的。有的时候拜忏拜不动了,就先念一部《地藏经》,念得很轻松了,然后再拜忏,很欢喜;有的时候拜忏觉得很累,就念一会儿地藏菩萨,慢慢也很欢喜,又轻松了,接着拜忏;有的时候累了念念阿弥陀佛,佛力加持,毒素消除,身心觉得轻松了,再接着拜。要摸索。大家有的时候觉得难受,我们可以诵诵经,念念佛号,念念地藏菩萨,和拜忏结合起来,只要在六部曲之内都行。只要我们修行能够感觉轻松,感觉欢喜,感觉轻快就好。在修行中间逐渐地培养自己的调整适应能力。遇到问题,要分析、琢磨它,用佛法、佛的原理、观点去解决它。
  因为我们业力重,所以往往前面几年修行的过程难、痛苦,就像爬山坡一样,速度慢,比较难。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克服,这时候就要吃苦了,像爬雪山、过草地,不吃苦,不掉几层皮,不掉几斤肉,就想得好处,那是不可能的!佛祖当年出家以后,在雪山里边还苦修六年呢!每天吃一麻一麦,瘦得皮包骨头,头上顶个鸟巢,是这么修过来的,才能成就啊!我们看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哪个不是苦修才成就的呢?想着天天吃好喝好,看看电视,轻轻松松想成佛,那不可能,决不可能。前边这几年吃苦,顶过去了,负面力量逐渐消了,身心清净了,后边就开始享受学佛了。我们信愿坚定,老实念佛,每天拜忏、诵经、念佛,得到佛的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56楼 qr清瑞说:
南无地藏王菩萨,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7#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57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62遇到修行受到干扰的情况要学会调整
  很多同修对佛法过去了解得少,不清晰,没有基础概念。现在的社会状况、家庭状况等等也非常复杂,家人不理解的多,对佛法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如果我们有一些“异常”的举动,家里人往往不理解,就会干扰。我们在自己修行过程中间,也会遇到无数的问题:身心的变化、起伏,负面力量的反复等等。社会现状,也是人们压力大,负面情绪多,内在负面的力量也多,解决起来极为困难,情况极为复杂,不断地有人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现在这种状况下,修行不容易,精进修行更不容易,非常难,特别难。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太多了,稍微一扰动,整个周围的力量、磁场、环境,就会跟着发生变化。有时候变化大了,我们会受不了,有可能就修不下去了。所以说,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能够继续念佛的人,那是有福的。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经常听到一些反馈说,因为我们精进做功课,家人担心了;我们为了精进修行辞职了,引起家人的担忧了;或者为了做功课,不去做家务活,家人不满意了,等等。所以呼吁大家一定要把工作、生活、学习做好,放到第一位,修行放到第二位,修行不要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说句大家可以理解的话,要想做功课,恐怕得把家里人都哄好啊!哄得人家高兴了,哄得人家理解了,哄得家人支持我们了,才能好好修啊!哄不好,老闹别扭,人家就会把做功课修行这个事儿,当作一个话题了,不停地说呀说呀,总之把我们说烦了,再也学不好得了。
  所以反复地和大家说,我们要量力而行。现在人的情况复杂,我们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家里干扰大,我们就可以少拜忏或者不拜忏,甚至不诵经,心中默默念阿弥陀佛、地藏菩萨就很好。如果我们在条件不具足的情况下,就学精进的同修一样,照猫画虎,画不好就出问题了,干扰就更大了。
  哪怕每天功课量少,都不要紧,因为我们是从头开始的,现在功课少,面临的业力重、负担重、问题多,都不要紧。先从少量的功课开始,让自己的身心逐渐地适应这个状态,逐渐地把自己的习惯、习气改变过来,慢慢来。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关键在这儿。只要长期坚持,不断地消除毒素,无论多少,总是在消除。我们要有精卫填海的精神,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每天修,一天不行十天,十天不行一年,一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我们有一辈子。长期这么修行就好,长期变化,慢慢地改变自己,逐渐地让自己彻底变化了,就修成了。我们在过去无量无边的年月,造下了无量无边的业力,同样也需要长期的修行,依靠佛力长期地改变自己才行。
  慢慢修行,依靠佛力把我们周围各种情况改变了,到一定程度,我们也可能会具足清净的修行环境,修行功课也有可能会达到比较高的程度。但是这都有个过程,不要着急!没学会走就开始跑了,是会摔跤的。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58#
发表于 昨天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58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64要清除一切恶浊的底子
  【同修修行心得:一直以来感觉都是佛菩萨和累世亲人们在推着我走。十月初公司无法拜忏,工作也忙碌起来,犹豫该不该减忏时,同修告诉我试试早起拜忏。其结果是功课能在白天完成,晚上回家就很悠闲,嗑着瓜子看着电视念着佛号,乐了大半个月忽然电视机坏了。过了几个一个人发呆的无聊晚上之后,觉得还是拜忏诵经念佛舒坦点,就这样晚上加上了功课。看来做不做功课未必是自己说了算,佛菩萨和亲人们推着拉着拽着,就这么一点一点往前爬。顽劣低级的弟子再不坚持能对得起谁?】
  说得对!我们要把自己的底子换过来。我们看到外边有些臭水坑,它会不停地发出臭味。拿把扇子把臭味扇走了,拿水泵把臭水坑里边的水吸走了,但是如果不把这些底子——臭泥换过来,再下场雨,再积点水,它又开始发臭了。我们现在的身心,其实基本都是一个制造恶业的机器了。不想造恶,它也照样产生恶浊。因为身心已经是一种恶浊的状态了,不想造恶,也产生恶业。就像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想让它产生出像佛菩萨那样的清净光明,是绝不可能的,自自然然就产生恶浊。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精进修行,一刻也不敢放松呢?那是因为我们要把自己身心内在的恶浊全部消除,不仅是表面清除,改掉,而且要把底子、里子,那些淤积、浸泡、深入到骨头和血液里边的一切恶浊,全部清出、转化。最后,用佛的光明,把里里外外、身心内外,一切都洗刷得干干净净,连底子都要变成光明的。一旦底子也变成光明了,到那个时候就好办了。
  同修们觉得有烦恼,有纠结,还有大量的痛苦,恐怕没办法,我们还没有从根本转变,还要坚持修行。等到从里到外地彻底洗刷干净了,佛的光明进来了,我们就感受到欢喜、快乐,感觉到愉快、舒适。到这时候就好办了,就转过来了。从一个垃圾堆,有可能就转变成一个干净的花园了。
  我们不要认为自己做了一些功课,就差不多了、够了。要看看,我们的底子是不是还是淤泥?还是不是恶臭?如果还是这些东西,那还不敢放松。因为什么呢?一旦放松、一旦停止,这些淤泥,那些残留的底子,自自然然就散发出恶臭来,很快就能把周围污染,又变回成原来散发恶臭的垃圾山、污浊的泥坑了,就又回去了。
  所以功课不能停,绝不能停!一停,很快就掉下去了。大家要深信切愿,往生净土。我们无论如何不敢停功课,一定要坚持!要像这位同修这样,有缘看不了电视了,我们就知道这是佛菩萨鼓励我们去修行了。这是一条正路,要往这儿走,这样是没有错的。所以大家要坚持功课,坚持用佛力改造自己、洗刷自己,让自己逐渐地清净,香光庄严,慢慢就成就了。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6-14 15:50 , Processed in 0.3564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