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粉粉少女说: 这是一段在微信“看一看”里和一位Google设计师的评论对话,觉得很有意义,分享出来给更多IT从业者了解。
Google设计师:
想问下,头像+名字+文本+时间合并成一条朗读的这种,把多个不同类型的信息合并的做法,真的是最佳解法吗?(不是杠精,纯粹学术讨论)我的理解是视障用户用屏幕阅读器的时候经常为了快速浏览,听到一半就右滑切到下一个焦点,而把多条信息合并起来的时候,用户就没法在这些信息之间跳动了,必须要完整听完。那么,什么情况下合并比较好,什么情况下分开比较好,可不可以提出设计指南层面的建议,让不同app开发者可以应用?
一同Sky:
头像+昵称+文本+时间这种解决方案,至少在朋友圈、微信/QQ会话页这种场景是最符合大多数用户的。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下,作为一个明眼用户刷朋友圈,获取的信息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先看看谁,在看发了什么内容,在看有没有人评论、点赞,非必要确认一些信息不会去看时间。但可能也有先看内容在看是谁,绝对没有先看评论、点赞、时间在看内容或是谁的,因此谁和文本内容基本上是必看信息,两者合并合理,都是同步需要获取的信息。
第二,那为什么要把头像(也就是昵称)放在文本前面的原因是昵称文本很短,基本上不超过一秒钟就能朗读完,而时间放在末尾则是它对用户有意义,但要单独获取的几率很小。
第三,这里的头像、昵称、文本、时间只有头像有点击事件,因此将这四个元素合并后不会有冲突,点击依然响应头像的事件(进入个人资料页)。
至于你提到的,用户经常快速扫动听取信息,发现不是自己关注的就跳过,有两种原因:1、目前朋友圈那样的,听完一条朋友圈内容后,能预测到后续连续N个焦点的信息不是我关注的(比如图片);2、关键信息滞前了,比如我们在通讯录找好友时,我只需要听这个好友的第一个字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自己可能要找的人,而不必听完完整姓名。
关于设计规范,我们也一直很想做,但受限于怎么让我们的想法和干巴巴的文字转化为易于明眼工程师理解的图文并茂的设计稿。若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来联合完成,目前至少在国内还是空白。
Google设计师:
明白!那么“把所有评论合并成一个焦点”这个建议呢?不会有人听到某条评论是个我不熟悉的人,就想跳到下一条吗?无障碍设计规范是我目前在Google内部已经在做的工作,我写了一个很详细的网站,告诉app设计师具体设计阶段的每一步要做什么,图文并茂的那种。我也跟公司提过我想以Google的名义公开发布。
一同Sky:
评论、点赞受到好友关系可见的影响,较多的点赞和评论基本上都是与我相关的,所以选择性获取的可能性较小。
但我这个设计方案里是有单独对点赞和评论做了浮层抽取设计的,也就是说点击点赞区或评论区可以将所有元素提取出来形成列表,这样就能方便用户快速的浏览较多的内容了。这样既不影响快速浏览朋友圈,也兼顾了评论、点赞较多的内容单独查看。这功能有点类似iOS的magictap。
原文: 明眼人刷朋友圈效率居然比视障者高10倍?
本帖来自pc秘书 |
盲人行脚罗浮山
今日启程,一往无前,
诸佛菩萨,龙天护法,
普蒙加被,道业必成。
行脚就是了脱生死的一个捷径。
另外还有一种功德,
就是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有情的和无情的都能度;
能见到我们的,与我们能说上话的
所以它的功德是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
十方如来都来护持和赞叹
苏东坡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罗浮山佛道并存,和睦相处,兴盛时有九观十八寺,十八寺中以华首寺为第一禅林。
距离深圳约70公里,国家5A级景区。
亲爱的盲人朋友们:
参加“行脚”
道业必成
累积“罗浮山”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功德
时间:
11月10日
预备会
报名方式:
莲微信:85264845040
真恒微信:
1371461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