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江水悠悠说: 其实,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是不可以完全表达自己想法的。个人的喜爱是主观的,客观就会有好坏之别。如果有人把自己的主观变为了客观,这就会滋生“懂哥”。什么是“懂哥”?用以上的解释就是,把自己的主观变为客观,也就是认为自己的喜爱是评价某种事物好坏的标准。
具体化的表现,比如说音乐上的“懂哥”。他认为,听某些音乐的人就是愚蠢的,喜欢某些音乐的人是有品的。关键在于“懂”这个字,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大家只会一笑而过。问题是,大量的“懂哥”都聚集在了一起,这就不能忽视了。“懂哥”给“懂哥”互相打气,让大家的观念都根深蒂固,认为只有与他们相同审美的人才是有品的,听他们看不上的音乐的人就是愚蠢的。
其实,一群“懂哥”并不能做成什么事情,一群“懂哥”里面必须要出一个“大懂哥”。由他来带领大家的审美,因为虽然大家审美都差不多,但还是有不同之处。但是“大懂哥”一出来,大家都必须一致,因为如果不一致,“大懂哥”一句话,他就会被踢出“懂哥”行列了。所以,大家都必须朝着一个方向去夸,朝着一个方向去批判。
“懂哥”这种想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别人的心理,其实也是内心的认同感比较缺乏,需要从其他人身上来找认同。不能说全部都是这个原因,只能说这也是原因之一。
其实,一个人爱听什么音乐,爱看什么书,平时的一些习惯是可以反映这个人的。包括社会上的一些算命的人,一些江湖手艺里面就包含了识人之术,就是通过看这个人的语气神态、穿着打扮来分析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种只能说属于社会经验了。就像一些年纪大的人看人很准,也是这个道理,他们见的人多了,一个人上来说几句话,心里就能估摸个大概了。除非对方是一个心机很深沉的人,但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说这个也是想表达,虽然审美没有什么高雅之别,但是它还是可以反映一些东西的。
我们因观点不同,但是可以互相尊重,可以求同存异。我们随观点相乘,但这也只是表面的,因为没有哪个人可以跟另一个人观点一致的,所以内心之中是不和的
来自:掌上乐园 |
盲人行脚罗浮山
今日启程,一往无前,
诸佛菩萨,龙天护法,
普蒙加被,道业必成。
行脚就是了脱生死的一个捷径。
另外还有一种功德,
就是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有情的和无情的都能度;
能见到我们的,与我们能说上话的
所以它的功德是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
十方如来都来护持和赞叹
苏东坡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罗浮山佛道并存,和睦相处,兴盛时有九观十八寺,十八寺中以华首寺为第一禅林。
距离深圳约70公里,国家5A级景区。
亲爱的盲人朋友们:
参加“行脚”
道业必成
累积“罗浮山”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功德
时间:
11月10日
预备会
报名方式:
莲微信:85264845040
真恒微信:
1371461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