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俱往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国粹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6342
1041#
 楼主| 发表于 2023-6-27 20:18:25 | 只看该作者
<
1041楼 俱往矣说:回复1038楼铁鞭01
箜篌这种高雅的民族古乐器在大型民乐合奏曲里极少出现,是不是只能归入阳春白雪级啊?不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弹奏的,是否需要佩戴指甲。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96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920
1042#
发表于 2023-6-28 12:53:15 | 只看该作者
<
1042楼 铁鞭01说:回复1041楼俱往矣
  用不用佩带指甲?这个我还真的忘了。之所以他在目前的民乐中较少出现,应该是他失传的比较早的缘故吧?应该是80年代之后根据敦煌壁画的信息才复原出今天的箜篌。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6342
1043#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20:39:11 | 只看该作者
<
1043楼 俱往矣说:度娘给了这点资料:
本帖最后由 俱往矣 于 2023-6-28 20:56 编辑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
弹弦乐器 链接
又称
拨弦乐器 链接
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有
卧箜篌 链接

竖箜篌 链接

凤首箜篌 链接
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1]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
奈良 链接
正仓院 链接
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
曲木 链接
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
杜佑 链接
的《
通典 链接
》:“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
乐书 链接
》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96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920
1044#
发表于 2024-12-3 13:06:46 | 只看该作者
<
1044楼 铁鞭01说:回复楼主俱往矣
老兄好!今天刚看到新闻,当年的杨子荣,童祥苓老先生病故了。不知道你看到了没?老爷子寿活八十九,也算是善终了。
  这回想样板戏时代的所谓四大老生,演李玉和的钱浩亮;演郭建光的谭元寿;演杨子荣的童祥苓;演谢伟才的宋玉庆。这应该都驾鹤西去了。一个时代终究离我们远去。但留下来的是无尽的遗憾,还有那个时代的苦痛。以及至今阴魂不散的那个时代的幽灵。现代戏是个好东西,但加上了样板就成了桎梏。他们成也样板戏,但样板戏也限制了他们的艺术发展。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96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920
1045#
发表于 2025-3-21 09:45:50 | 只看该作者
<
1045楼 铁鞭01说:回楼主俱往矣
老兄好。刚看到的新闻,赵艳霞去世了

北京晚报 25年3月19日 17点09分  发布微博  【#京剧艺术大师赵燕侠逝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京剧赵派艺术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获得者,北京京剧院奠基人之一,老文艺一级演员,原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赵燕侠同志,因病于2025年3月19日16时10分在京逝世,享年97岁。赵燕侠曾扮演中国京剧舞台上第一出现代戏《白毛女》中的白毛女,《白蛇传》中唱响“小乖乖”唱段的白娘子以及《芦荡火种》(即《沙家浜》)中阿庆嫂等角色。

赵燕侠,女,1928年2月出生,河北武清人(现天津武清区),中共党员,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京剧赵派艺术创始人,老文艺一级演员,国家级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联理事、中国剧协理事、中国剧协艺委会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剧协副主席。

赵燕侠出身京剧世家,7岁随父赵筱楼在杭州、上海、汉口等地搭班演戏。14岁到北京后师从荀慧生、何佩华、李凌枫、诸茹香等先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组建燕鸣社,在京、津、沪等地演出,后长期在北京京剧院从艺。1952年,参加北京妇女联合会的工作,先后为抗美援朝义演和筹建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义演。1960年秋,燕鸣京剧团并入北京京剧团,赵燕侠担任副团长。1964年,首演革命现代京剧《芦荡火种》(后又改名为《沙家浜》)。

1977年,赵燕侠正式重返舞台。1979年,任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1980年,率团赴美国演出三个月共83场戏,受到热烈欢迎。1981年,任北京京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1986年,任北京京剧院六团团长。1989年9月4日,作为艺术顾问,随北京京剧院演出团赴民主德国演出。1996年,正式告别舞台。

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她在继承荀派表演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大胆突破,首创真假嗓结合的唱法,表演洒脱、嗓音甜亮、唱腔悠扬、念白清脆、咬字清晰。她突破程式、行当的界限,从剧中人物性格出发,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如:《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碧波仙子》中的鲤鱼仙子,《红梅阁》中的李慧娘,《春香传》中的春香,《玉堂春》中的苏三,《拾玉镯》中的孙玉姣,《花田八错》中的春兰,《荀灌娘》中的荀灌娘,《辛安驿》中的周凤英,《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等,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京剧“赵派”艺术。2003年获中国唱片社颁发的金唱片奖;2006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表演艺术成就奖”;2011年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第五届中国戏曲表演“终身成就奖”;2023年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赵燕侠逝世#(北京京剧院)?北京晚报的微博视频       一条视频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5-7 06:25 , Processed in 0.4223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